忘不了在教室里自习到深夜的日子,忘不了去学校时要爬山的经历,忘不了站在讲台上竞选班干时的心情......如今,毕业许久的他们,趁着举办校庆活动之际,纷纷回校。再访母校的他们,不禁想起了当年的青春校园生活。 读书不易 懂得珍惜 “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,生活十分艰苦,所以我们也特别珍惜读书的机会。”我校原梧州师范学校1956级25班的陆奇松说道。现在81岁高龄的他,已经毕业57年了,也早已退休。再回到母校,他感慨颇多。 在他们读书的那个年代,教室以瓦房居多,桌椅都比较破旧,宿舍是能挤下几十个人的大教室。虽然学校简陋,但他们班42名同学都十分热爱学习。他们平时早上7点半就会到教室进行早读,晚上也都会自觉地到教室看书,直到10点半才回宿舍休息。学习十分自觉的他们,平时都不用老师担心和监督学习,考试时基本没有人挂科,让老师格外放心。 除了学习之外,他们还要参加劳动,修过大坝、挖过煤、建过水电站、在校园的空地上种菜......劳动时间有时长达10多天,甚至需要1个多月。然而在劳动结束后,他们仍然能专心的投入学习。看到现在变化巨大的母校,他希望青年学生们能把握好学习的机会,多读些书,用功学习,不要浪费大好的时光。 难忘珠山情 清晨,天才灰蒙蒙亮,“哒哒哒”的脚步声便在珠山公园的山路上响起,原来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女生正向上爬。她就是我校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1985级对外贸易班的谢文宏,现在广西梧州市三禾添佰利五金加工有限公司工作。 上学时,她因学校住宿紧张,只能住在家里。每天她都要早早起床,搭乘6点15分的船到渡口,爬上珠山,才到达学校,这得花费掉她早上一个小时的时间。三年来,她都是这样风雨无阻。然而上学路虽远,她却觉得快乐和幸运。
1985年时西大梧州分校刚成立,她为自己能成为第一批入学的学生感到开心。加上当时师资雄厚,聘请了一些暨南大学的教授,她觉得在与老师交流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,更能增长自己的见闻,为此她觉得十分幸运。 “明德、博学、求是、创新”,看到母校的校训时,她不禁感叹:“校训十分实用,能很好地指引学生,帮助学生健康成长。希望母校的学子能像校训所说,先学做人再学做事,做一个博学、诚信、创新的人。” 从害羞走向成熟 刚上大学时,她是一个有些害羞胆怯的小女孩,与不熟悉的同学打招呼时还会脸红。然而三年的大学生活,让她变得成熟起来,学会了主动与人沟通。她就是我校外语系2002级外贸英语3班的唐建芳,现任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销售主管。 毕业11年了,再次回到母校,她最难忘记的是自己当年“天不怕地不怕”,敢于去尝试的勇气。在大学里,她在西餐厅做过服务员、做过英语家教等兼职,还担任过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。在担任宣传部部长时,为了让海报更具有新颖性和吸引力,她会反反复复去思考,有时甚至独自熬夜做海报到晚上12点多;在组织活动时,她不仅要经常与本部门的同学交流想法,还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,在这样的锻炼中,她变得成熟起来,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提高。 “在我眼中,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,还要学习如何为人处世、树立良好的心态。我的大学就是这样子的。”她分享了自己读大学时的感受。 时光如白驹过隙,昨日他们还是青涩的少年少女,与同学一起看书、吃饭、散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,今日他们早已毕业多年,各有所成。再次回到母校,他们更加深刻地明白,不管自己身处何方,从事何种职业,在母校里的回忆值得永远珍藏。 [文:校园网记者 李小玲/图:王雪丽、万柳良]
校友陆奇松与学院网记者交流
谢文宏(前排左二)与同学合影
唐建芳接受学院网记者采访
上一条:【迎校庆】校庆系列活动精彩瞬间(组图) 下一条:【迎校庆】众校友为母校发展添砖加瓦
【关闭】
版权所有 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
联系电话:0774-5823936 E-mail:wzxyxcb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