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9日下午,梧州学院升本10周年暨办学111周年、举办高等教育31周年校庆活动,随着学校体育馆门前校友签到潮的涌来,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校友们谈着各自的变化,也谈着学校的变化。悠悠数十载,多少故事发生在西江之畔的梧州,又有多少回忆流连在珠山脚下的梧州学院……
生日记忆穿起友谊之珠
经济管理学院2001级保险专业的郑薇和黄姣不停地在签到处谈笑风生。她们是同班同宿舍的好姐妹,毕业十几年,私下里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共有的微信群。
来自柳州的郑薇说起当年宿舍里的趣事,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进入大学的第一个生日了。当时一束花、一个蛋糕,构成了郑薇初入大学的记忆。“很温馨!”简单几个字,却是郑薇对于舍友们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的感谢。
除了自己的生日,当年郑薇远在哈尔滨的男朋友生日,宿舍同学也为他送上祝福。虽然郑薇和男友不能见面,但是通过电话,宿舍7个姐妹对着电话那头的郑薇男友唱起了生日祝福的歌曲,那段歌声穿越话筒、穿越时光,至今仍然镌刻在郑薇的心上。
说完这些,郑薇像少女般叫出来:“完了,老底都抖出来了!”一如二十岁的当年。
那是广西还没有通动车的年代,郑薇每次回家都需要搭乘7个半小时的班车,才能一路摇摇晃晃回到柳州。在大学里,舍友承担了部分家人的角色,一路伴随。
郑薇(左)和黄姣(右)
采风逗趣勾起年少回忆
12月10日上午,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2004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柳业丽、卢炯坚和黄九妹走进了学校的协同育人基地,去看服装设计专业同学上课的地点。
感慨起当年同样作为艺术生的时光,柳业丽始终记得当年去外地采风时候的事情。那时的采风地点一路从广州到杭州,再从杭州北上到苏州、上海,为了节省经费,一帮年轻人总是“青睐”于找一些价格低廉、环境简陋的旅馆。
一条黑暗、破旧的走廊成为柳业丽永远挥之不去的“悲惨”记忆。当年一起采风的男女同学住在同一家旅店里,到了晚上,调皮的男同学就根据旅馆的走廊特点编撰鬼故事去吓柳业丽,并以此为乐。“那时候年轻,很单纯,竟然也相信了这些鬼故事。”那时候受惊吓的柳业丽每当走过黑暗、狭窄的走廊,都会想起这些顽皮的男同学张牙舞爪形容鬼故事时的模样,不由地会加快步伐。“那些男生真的是坏透了!”笑容爬上柳业丽的脸颊,夹杂着黄九妹、卢炯坚的嬉笑,构成了校庆暖阳中的一缕。
现在,大学里第一次班建的视频光盘还存留在班里每一位同学的手中。作为班建的组织者和视频的制作者,同时也是2004级环境艺术设计班的班长,卢炯坚花了两三天拍摄、制作,最后变成成品分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,“过程辛苦,但结果快乐。”这是卢炯坚的心声。
柳业里(左)、黄九妹(中)和卢炯坚(右)
峥嵘岁月激荡青春年华
在等待校友签到的大本营里,忽然一声“您可是大师兄了!这边签到吧!”激荡起了师范学院志愿者大本营的一阵喧闹。现年虚岁83岁、来自中等师范学校(以下简称中师)1956级中师25班的陈焕英在接待员的带领下,来到师范学院签到处签到。
同时签到的,还有陈焕英的同班同学陆奇松和中师22班的同学曾盛辉。
同为中师25班同学、81岁的陆奇松(左)和83岁的陈焕英(右)在亲切交谈
尽管读书年代距离遥远,但是陈焕英的记忆泉水在记者的询问下喷涌而出。作为中师合唱队的一员,陈焕英当年作为表演者出现在了圣诞晚会的舞台上,回忆起合唱曲目,陈焕英还当场高歌起来,清亮的歌喉不减当年。
那时候苏联歌曲风靡一时,深沉忧郁、歌颂祖国的苏联歌曲常常是合唱队的表演曲目。那天晚上的0点一到,中师校长装扮成圣诞老人跳出来,和同学们欢呼雀跃,还分发各种美味的糖果。“这是第一次见到圣诞老人,印象很深刻。”
1958年,“大跃进”席卷全国,作为知识青年,陈焕英和同学们花了一个多月修筑防洪堤,又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修筑共青团水库,甚至还上山找石头,准备投入到火炉里大炼钢铁……
那时候没有鞋子,光着脚的他们要到码头挑煤,为的是有燃料炼钢,实现“赶英超美”,偶尔有人可以领到胶鞋,或者救济棉衣,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全班42人也没有人挂科补考。“当年的陈焕英可是我们班里读书最用功的学生。”陆奇松指着回忆中的陈焕英说道。
陆奇松紧接着陈焕英字迹,书写留言本
师范学院负责接待的学生志愿者递过来留言本,希望陈焕英能为校庆留言。陈焕英笔迹苍劲,在留言本上写下“师德浩荡,师恩难忘”。中师是梧州师资力量储备的“仓库”,求学期间的陈焕英沐浴师恩,依然清楚地记得恩师李永之的名字。当年陈焕英反映拾金不昧同学思想斗争的文章《斗争胜利了》还获得了李老师的批语,“初步学会了塑造人物的方法”。得到表扬的文章手迹至今还被陈焕英完好保存着,过段时间他还准备打印出来装裱好,告诫孙子努力学习。
幕幕同窗,声声老师,句句母校,全部都是青春年华里最眷恋的财富。
时光荏苒,岁月变迁,唯一不变的,只是那一声:“同学,你好!”
[文:校园网记者 谢东洪、莫咏梅/图:王雪丽、谢东洪、陆品梅]